#美食
#人文游
#摄影
#客栈民宿
#自然奇观
​六月在忙碌中匆匆的到来,想想有一阵子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了, 于是就想在江浙周边找个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一下身心。网上无意间看到嵊州有一家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民宿,里南何家坞民宿,由村子里的老黄泥房改造而来,这种民宿深得我心,就是这里了。
​游玩时间:三天两夜Day1:嵊州市区-施家岙越剧小镇-璞玉村-继善桥-何家坞民宿(住宿)-何家坞村庄走走Day2:何家坞体验做豆腐、包粽子—鹿门书院—石磨山庄—殿前村游泳Day3:山里抓娃娃鱼—何家坞村庄走走—返程
第 1 天
​民宿的服务特别贴心,有专门的管家跟我对接,省去了很多麻烦,在网上事先跟民宿管家确认过行程,这次我的行程是三天两夜。民宿距离嵊州大概1小时车程,抵达嵊州后,民宿管家根据行程来接送我们,因为到达的时间还早,就根据管家的推荐,顺路去了几个不错的地方,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越剧小镇施家岙。
施家岙我国著名女子越剧诞生地,山水青绿,田园清幽,流淌千年的剡溪水至今依然清澈。这里是江南人文荟萃之地,越剧之乡。百年前,中国女子越剧正是从这里起步,乘着乌蓬船沿着剡溪走进了上海十里洋场,成为了全国第二大剧种。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村里到处在施工一片如火如荼,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正在开发越剧小镇,小镇以“中国戏曲朝圣地,华东文旅新地标”的定位,按照5A级景区的建设目标,通过3~5年的建设和运营,把越剧小镇打造成为全国戏曲戏剧艺术交流体验的新乐园、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新平台、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本,成为中国戏曲第一镇。
参观小镇别墅样板房,一望无垠的田园、农庄,粉墙黛瓦的创新中式宅院融为一体.......我能想象的田园生活,孩子们结伴在田园中撒欢,金色的稻浪被连绵起伏的青山和白云包裹,带着青草香味的风拂过脸颊,不知名的野花在剡溪边绽放,鸟鸣声、犬吠声,交织成大自然的美丽乐章。
闲来无事,可以坐在自己的院子里,约上三五好友,品茗着香茶,或者摆弄花草,好不惬意。
这里犹如陶渊明的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如理想中的大同之世,「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个全球戏迷的理想聚落,一个人人乐而有为的蓝绿小镇,一个和而不同的世外桃源,正向我们缓缓展卷而来。
参观完别墅后我们来到了古戏台,施家岙古戏台外面是绳武堂,其实就是一个祠堂,祠堂原本供奉的是施姓的祖宗,后来清末民初的时候,这里变成了越剧的戏台,绳武堂也就变成了越剧发源地的发源地。如今绳武堂已经成了文物保护单位,那里还专门有一个当地的戏班常驻,每日丝竹不绝。
运气不错,有越剧表演。
进得祠堂内,就是那施家岙女子戏班的古戏台和绳武堂。施家岙的古戏台存在的历史已有两百多年,历经沧桑的施家岙古戏台虽经1964年古戏台大修,但因年久失修,34年后仍遭倒塌之灾,仅存四根石柱立在绳武堂内。2000年嵊州市人民政府耗资10多万元重新装修。戏台坐北朝南,为单檐歇山顶翘角,歇山顶上饰有堆塑“龙吻”、“瓦将军”、“双单公主追狄青”,藻井饰八道斗拱,井顶镌有《二龙抢珠》,藻井四周雕有八只蝙蝠,寓意“发福”。
前台口置有两只石雕狮子护卫,台后屏风上饰有彩绘壁画《双凤》,歇山顶四只翘角下饰有木雕龙头,前台石柱上四只木雕雀替雕有《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整座古戏台显得古朴典雅。古戏台宽4.8米,离地高1.7米。古戏台四根石柱,两副楹联诗意盎然,值得一读: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
祠堂正中央上方匾额上写着“绳武堂”三个笔力遒劲的大字。右侧为“硕德其英”,左侧为“世泽灵长”。
漫步施家岙,村子里古朴的建筑散发着浓浓的江南风情。
村子里还有个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施家岙的“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是全国首个村级戏曲博物馆。博物馆设在早期女子科班生活学习过的旧址——八卦台门。这是一幢两层楼房,一楼根据原貌布置成办公室、卧室和教室,二楼为遗物和文字照片资料存放地。
1923年农历五月廿六,村民王金水忍痛卖掉祖上留下的10亩良田和准备建房的材料作为资金,创办了越剧史上第一个女子小哥班科班,并培养了以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为代表的一代名伶。之后,越剧日益发展,最终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博物馆收集了照片48张、“三花”(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珍贵遗物11件、科班生活原件36件、同时期物件42件,还采集整理了1.2万字的早期女子越剧文字资料。
看的出来,当年的学习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
村子里的石狮子,威武霸气。
路过村子的时候很幸运,另一处戏台也在唱戏,热闹的很。
在去何家坞的路上,经过美丽的璞玉村,这里有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纯洁牌坊和张氏宗祠。这个景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荷塘映坊”。
这个季节荷花开的正旺盛,得益于现在正红火的全域旅游,现在的乡村都变得很干净很美丽。
璞玉村正在建一个文化特色公园,两个文保点以及6棵百年古香樟树是最大亮点,而已建成的20亩荷花池也着实吸引了众多游客。
每年七、八月份,璞玉村都会有很多游客的到来,赏荷采荷,采摘莲子,参观纯节牌坊。
车子继续前行,路上遇到一座古桥“继善桥”,由于桥建在官砩头,桥下是个半圆形的大桥洞,这里群众惯称它为“官砩头洞桥”。
据当地老一辈人传说,如今继善桥所在地,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架有一座木桥,因为这条路是全乡人民出入的要道,群众上城入市,探亲访友,肩挑背负各种物资,儿童上学读书都得经过这里。每当汛期到来,溪水暴涨,木桥经常出现险情,一旦被洪水冲走,交通就得中断。所以官砩头木桥在未建石拱桥前对全乡人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故男女老少都盼望有朝一日能建起一座牢固安全的放心桥。
民国四年(1915年)民间热心人士西景山村的蒋喜林、蒋耀全顺应群众的愿望,发起筹建“继善桥”,他俩顶风冒雨,不顾烈日寒冬,向群众募捐集资,经过整整一年的奔波,建桥资金基本到位,遂于民国五年农历正月动工,历时两年,于民国六年冬季竣工。
经过近一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何家坞民宿。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民宿可不简单,古村院落赏月,在田头听鸟啼蛙鸣……随着回归故里、守望乡愁热潮的喷薄,一年多来,一间间由农舍改建而成的何家坞精品民宿人气直升,俨然了一个“网红”景点。
上山的路上,偶遇一只小黑狗,好奇的观望。
山上一条清澈的溪涧,从山上流下,一路欢歌,整个村落,因为溪流而有了灵气。
这就是理想的田园生活,山里炊烟袅袅。
沿着石头铺设的台阶拾级而上,漫步山村,山中岁月,无事也精彩。
何家坞打造的“一院一品”,让每套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我们参观了何家坞的“外婆家“—村落里,外婆家宛如初遇儿时外婆家的院门,久别重逢。”外婆家“这套主打的是儿时记忆、传统风格,住在这里就像住在外婆家一样。
古色古香的铜锁,令我想起了木心先生的那首词“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老木柱,老石板,竹躺椅,一幅几十年前中国乡村的画面感,夏天的夜晚,外婆就摇着蒲扇说着故事,孩子们就蹲在檐下数着星星。
一楼古色古香,可以抚琴、聊天、喝茶。
楼上是房间,这里的摆设真的有外婆家的感觉,那个站桶相信是很多江浙地区小时候的集体记忆。
榻榻米区域,坐在这里看向窗外发发呆,或者喝喝茶看看书,就这样静静的消磨时光,再惬意不过了。
房间的风格也是比较的统一,古色古香的江南风情。
小时候在外婆家看过的黑白电视机。
“领居家”—露天长桌,月季满院,最浪漫最适合开party的一幢民宿。
风格比较现代年轻,酒吧风,这里有温暖的壁炉、适合聚会喝酒的大沙发,可以在这里玩游戏、喝酒、打牌、聊天。
二楼的房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窗外的视野很不错。
“邻居家”的二楼露台上种满了玫瑰,这里还是个露天餐厅,可以在这里吃饭,慵懒的喝茶,也可以在这里烛光晚餐。
“同学家”—约上许久未见的同学们走在石板路上,带领他们感受何家坞的曼妙光阴。“同学家”在村子的制高点,视野开阔,装修的相对来说现代一些,我们这次住的就是这里。
作为一家大山里的民宿,这里齐全的有点夸张,竟然还有会议厅,可以在这里聚会、开会、影音娱乐看电影唱歌。
看得出老板很爱喝茶,到处都能找到喝茶的地方,一楼的门口也有茶桌。
一楼的布置很用心,录音机、搪瓷缸,满满的年代感。
“同学家”除了设计别处心裁,容量也够大,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住宿需求,情侣有大床房、朋友入住可以竹双床房、如果是带着孩子来还有亲子房,可以说是具备非常高的性价比了。
二楼的房间,适合家庭的亲子房。
双人床房间。
温馨的大床房。
然而除了房间多、布置用心之外,我最喜欢的还是“同学家”的二楼的这个大露台,白天可以俯瞰整个村庄,视野开阔。
村子里还保留有广播,播放的是新闻还有越剧。
漫步村庄,像是来到了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山谷、老树、瓦房、青苔,老人们坐在墙垛边闲闲地晒着太阳。
住民宿的体验不同于传统酒店,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是能够感受到这里的质朴,体验到的是其他酒店感受不到的农家风味和古村魅力。
乖乖的大黄,人来了会摇摇尾巴,慵懒满足,人要是经过了,它还会主动让道。
夜幕降临,何家坞又是另外一番景色,静谧、虫鸣鸟叫。除了大自然原本的声音之外,山里的夜晚很静。
住在“同学家”的好处就是,从二楼的房间走出就是这个露天的大阳台,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听着音乐、喝喝茶、聊聊天,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一抬头,虽没有漫天繁星那样震撼的景象,北斗七星还是可以轻易找到。
第 2 天
第二天一早,如果赶巧的话还能遇到民宿在做豆腐,可以亲身体验一把古法手工做豆腐的魅力。
做豆腐用的是山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用山泉水淘洗豆子,黄豆挑出杂质、坏豆,洗净,用清水泡一夜,充分泡发之后再洗一下就可使用了。
然后用石磨手工磨豆,把黄豆打成生豆浆。
将打好的生豆浆倒在纱布中,用手把豆浆挤出,然后将过滤后的豆浆煮开,将表面的泡沫捞除,豆浆煮开后继续小火煮。
准备一个小蒸笼,铺好干净纱布,将豆腐花舀到纱布内,把豆腐花铺平,用纱布裹好,然后上面用重物压住以利于把水挤出,压1小时左右豆腐就成型啦,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番,特别有意思。
除了做豆腐,何家坞还有手工包粽子,也是一番不错的体验。看包粽子,是一场艺术的享受。一个旧式的老木凳,把线缠在靠背柄端。随手抽出一片粽叶,一叠一卷旋转出漏斗的形状,握于掌心。另一只手将米从水中舀出,沥干水分后倒入漏斗,用手压实。然后再用粗麻线扎紧头,绑在凳上。整个过程,连贯流畅,行云流水。咀嚼着香喷喷的糯米,索绕在心头的不是粽子的味道,而是回忆里的情愫。
包粽子品粽子的习俗似乎与现代都市显得格格不入而渐行渐远了。我们往往不再亲手包粽子,而是信手在路边买来几只,借以凭吊那儿时的情怀。但何家坞仍愿将那一抹属于端午的古习唤醒,手工包粽子,感受的就是那一抹化不开的情怀。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做完粽子,时间尚早,我们便去了鹿门书院逛逛。鹿门书院位于嵊州城西南35公里处的贵门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书院,是南宋淳熙1174年初由吕规叔创办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吕规叔出身于“文献世家,中原望族”,秉性“中通外直,不枝不蔓”。南宋初年,金国的铁骑打进来了,朝廷内部意见不一,秦桧和宋高宗主和,吕规叔因主战而得罪秦桧,被弹劾贬职到义乌,虽然后来平反昭雪,也曾再有机会当官,但他已无意仕途,绝意官念。因为妻子是嵊州人,又考虑到当时此地还没有书院,加上此地环境清幽,风景迷人,又是行往金华的通道,所以,他把家迁到鹿门,带来一批东阳的能工巧匠,呕心沥血建造书院,教读童子,以弘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夙愿。这一办,整整三十年,直到他80岁去逝。
书院建立后,著名理学大家、时任浙江道常茶盐史的朱熹讲学来了。朱熹当时负责浙东的赈灾工作,听说吕规叔办书院的事,不惜费时费力,水陆兼程,来到贵门山,与吕规叔谈经论道。他敬佩吕规叔的人品,曾作诗赞道“人道公心似明月,我道明月不如公。明月照夜不照昼,公心昼夜一般同。”朱熹停留鹿门期间,在鹿门书院讲学、论道辩难,并建议将“鹿门”改称“贵门”,还手书“贵门”两字相赠。后鹿门遂改称“贵门”。
书院建筑东边的演武厅,是吕规叔的儿子吕祖璟弃官奉旨修建的,之所以设立了演武更楼,是为了告诫大家读书之余也别忘了强身健体。
抬步踏入鹿门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朴而淡雅的小院儿,沉淀了那一份传承千年的人文情怀。
理学名宗,是以前的学堂,十几张木质桌椅整齐摆放着,寻一张课桌坐,恍惚间以为自己成了摇头晃脑读书的小学童。
鹿门书院的下面别有洞天,刻着“古鹿门”、“云归”、“贵门”等字样的拱洞门,一道道把书院和外面的世俗给隔绝开来,仿佛书院是独立于凡尘之外。
鹿门书院的一脉文风得以从宋、元、明一直延续到清末。到了明代,书院教育被传播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文艺复兴后期的意大利。清咸丰年初,山阴(现绍兴)诗人周师濂慕名寻访鹿门书院时,书院仍然书声朗朗,作为读书人的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诗中写道:“规叔东莱(吕规叔号东莱先生)曾讲学,至今弦诵继家声。”
参观完鹿门书院,可以到鹿门书院后面的步道走走,能够看到水库,山上的风光无限好。
下午吃完饭我们沿着石磨铺就的山间小道,拾级而上,抬头望眼过去,就来到了竹磨人家。
”竹磨人家“的这座小小的茅草屋,有一种令人静下心来的魔力,彷佛自己是电影中的古代侠客,然归隐于世外竹林,将外界的浮躁于喧杂隔绝开来,自己的心就沉静了下来。
山间泉水叮咚,涓涓细流,入口清冽。
如果下午嫌热不肯出门,可以在竹磨人家慢慢地品茶,听着古琴弦音,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吹着山风感受着暑意褪去。
山里的空气清新,我站在竹林之间,忍不住呼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忽然一阵清风拂过竹梢头,划出了沙沙的响声。
夏日炎炎,大山里的避暑方式很简单,山里的溪水汇聚而成的河流,是最佳的消暑圣地,殿前村的河流,河水特别清澈,而且比较凉爽,在这种暑热的天气里很受欢迎,天气好的时候很多人来这里嬉戏玩水。
河提上停满了前来戏水的车子,有玩水的、洗车的、游泳的。
河边晒了很多榨面,榨面是嵊州著名的美食之一,来了嵊州一定不要错过。
果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这样好的山水,希望能一直保护下去。
看到一个小朋友在河边朝河里扔石子玩,彷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回到何家坞,在村子里走走,感受原生态的村庄生活。
第 3 天
在何家坞的第三天,上午起了个大早,管家说带我们去抓娃娃鱼玩。
走到在村子的最深处,看到一栋老房子,屋后有座山,门前是条溪,印象中乡野的房子,似乎就该是这般模样。
老奶奶90多岁了,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的还在菜地劳作,看到我们经过笑嘻嘻的打着招呼。
跟着管家沿着这条乡间小路进山,沿途虫鸣鸟叫、空气清新,旁边一条小溪顺流而下,远处几重大山过滤掉了城市的嘈杂和浮躁,远眺那些人间烟火,好似,红尘在另一个世界,你看得见它,它看不见你。
发现了一种像蝴蝶的蜜蜂。
山间旁的小溪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远远望去清澈的小溪底有着一条条黑色的东西,这个就是小娃娃鱼了。
小娃娃鱼游动不快,甚至有点呆呆的,很好抓,抓上来看了看,虎头虎脑的,很可爱。
管家又抓到一条,很开心,山里的小溪水很清凉很舒服,比较适合一家人带着小孩来感受一下大自然。
好多磨盘铺在地上而成的乡间小路,古色古香,别出心裁。
美食篇
到了嵊州必不可少的就是美食了,精致的嵊州小吃,还有美味的山间小菜,单独罗列了一下这几天的好吃的。
嵊州的炒年糕,跟其他地方的炒年糕有些不一样,通常我们吃到的年糕基本就是汤年糕或炒年糕,嵊州的年糕却有汤年糕、炒年糕和烤年糕三种做法,而且通常我们知道的年糕都是糯米做的,这里的年糕则是稻米做的,口感更有嚼劲,来嵊州必吃。
我们在”同学家“二楼露台体验了露天晚餐,简单的农家菜,却很好吃。特别是这里的红烧肉,肥而不腻,貌不惊人味道却十分惊艳,赢过普通的餐馆简直是毫不费力。管家最近在学习二胡,小露一手,权作伴奏。
好吃的粽子,可以当早饭!
榨面是嵊州特色小吃,有“江南第一面”之称,嵊州榨面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来到嵊州不可错过,汤或炒都很不错。
嵊州代表性的名小吃,鸡蛋烤饺,好吃。
农家烤小土豆,一口气能够全部吃完,好想再来一份。
当地自种的茄子,口感意外的清爽。
当地河流里生存的石斑鱼,每条都只有手指大小,味道鲜美。
在何家坞喝到了农家自酿米酒,口味也比买来的好很多。住在山里的好处之一,就是不必开车可以尽情畅饮。此外何家坞还有黄酒、用猕猴桃酿的烧酒,爱酒之人不能错过了。
住了三天两夜,临走时,还是依依不舍,山里的悠闲时光我还没过够呢!临行前和民宿管家的合影,管家非常的nice全程陪同,在何家坞三天的时光,上山下河,感受到了久违的乡村慢生活,感谢管家三天的耐心陪伴,希望下次有机会再相遇。

本游记著作权归@首席造梦师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