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товарищи,встать за бой !  ” ——战斗种族
товарищи,встать за бой ! 的意思是“同志们,站起来战斗!”
阿三哥们被称为开挂种族多少还有点调侃的意思,俄罗斯被称为战斗种族却是实至名归——虽然红场阅兵看起来很挫的样子。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最最开始,生活在东欧大平原上的是维涅德人,公元1世纪的时候,哥特人把他们变成了奴隶,并用古拉丁语中的奴隶一词为他们命名,称为“斯拉夫”。根据家庭地址不同,就有了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一直到公元8世纪,这三位夫人都还比较惨。
基因是怎么发生突变的呢?要从东斯拉夫人说起。东夫人家里特别乱,父不慈子不孝兄弟阋于墙,部落元老完全没有办法搞定,于是就邀请来自北欧的海盗首领留里克为自己平息内乱主持秩序——多狠的招啊!
862年留里克带着亲属武士部队接管了东夫人家的烂摊子,东夫人称呼他们为“罗斯”,意思是“精于航海的人”(能不精嘛!北欧海盗!),慢慢地,东夫人把自己也叫做“罗斯”了。罗斯罗斯的叫了好多好多年,直到明末清初传入中国,被不知哪里的方言一读,就变成了“俄罗斯”。
至于俄罗斯民族怎么个“战斗种族”法,我只说四件事情:
911年,俄罗斯人率领船队顺第聂伯河而下,直抵拜占庭,俘虏了一大堆希腊人,然后将战船抬起来,装上车轮,乘风扬帆穿过平原,最后洗劫了君士坦丁堡
1380年,俄罗斯人在顿河上击败蒙古金帐汗国,100年后,他们又在乌格拉河对峙,最终蒙古人不战而败。
1812年,拿破仑率领前无古人的庞大军队进攻莫斯科,俄罗斯人以退为进,最终拿破仑战败撤离,遭遇了他在欧洲大陆的第一次挫折。
1941年,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纳粹兵临城下,距离克里姆林宫不到30公里,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
作为战斗种族,俄罗斯国内有很多跟战斗有关的广场,比如战神广场、起义广场之类,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要数莫斯科的二战胜利广场。
乘地铁去二战胜利广场是最好的交通方式,分清两个“M”很重要,圆的是麦叔叔,尖的才是地铁。
顺着路标到地下去,第一次在俄罗斯乘地铁,还有点小紧张呢。
扑面而来的鸽子……粪及羽毛。它们还真会挑地方取暖诶。
外面确实太冷,麻雀都蓬起羽毛来御寒
这个地铁站又小又偏,没什么人乘车。
在地下通道溜来溜去的人到不少
还有个自动售报机呢。
地铁直到广场附近,钻出地面就看到这个玩具一样的人体广告,这个好,说话都省了,又不用发传单浪费纸。记得在南非好像也有很多这样的,看来太冷和太热的地方都实用。
沿途的建筑很社会主义。
主体建筑中规中矩
细节处都有苏维埃的标记
工农联盟无处不在
这种得算另类,准确地说是不伦不类——罗马式的衣服完全盖不住工人阶级老大哥的气质。
再往前一点点就是凯旋门了。
这是二战胜利后特地重修的。
凯旋门背后就是二战胜利广场,从这头就可以看见卫国战争纪念碑和纪念馆。
路两边是整齐的“华表”
有人会在这里献花
大道的中间有好几个石头墩墩,一年一个,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数到“1945”就到了纪念碑脚下了。
纪念碑的尺寸很讲究的,142米,每10㎝代表一天。
顶端是胜利女神和天使,醒醒非说是工人阶级妇女带俩小孩……可是他们好像有翅膀诶。
碑体刻满浮雕,风格相当粗犷,还有单词!好像漫画书啊!
主雕塑表现的是斩断法西斯的蛇头
可是,这真的是“蛇头”么!献礼工程就是粗糙啊!醒醒为悲催的蛇头配台词:能用心点不!!
弄得人都没什么兴致进纪念馆去细看了,先留个穹顶算是到此一游吧。
----未完待续,请看第7集‍‍‍‍
----------------------------------------------------------------------------
6、死亡,是件严肃的事。
二战胜利广场和红场都安放着许多逝去的灵魂,但是,莫斯科最有名的安息地却在别处。毕竟死亡是件严肃的事情,应该要有个专门的地方。
尽管每个城市都有公墓,把公墓做成事业的也不少,但把公墓做成艺术的,就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了。“这一家”的名字叫“新圣女公墓”,许多曾经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名人都长眠于此。
公墓的名号源于隔壁的新圣女修道院。
彼得大帝在这里监禁过两个人,一是他的姐姐索菲亚,原因嘛,可以去翻一下《鹿鼎记》中韦小宝与俄罗斯公主的相关章节;另一个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罪名是太唠叨。言多必失啊妻子们!
一墙之隔就是新圣女公墓了。它修建于16世纪,占地7.5公顷,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最初只供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使用,索菲娅公主在隔壁去世后就直接移到了这里。
19世纪起这里开始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到了20世纪30年代,原来已经安葬在教堂里的一些文化名人也被迁移到了这里。最终新圣女公墓接纳了超过2.6万个俄罗斯名人的魂灵。如果你想深入探索这个地方,可以买一份俄文地图,上面标出了近200个名人坟墓的准确位置。
墓园的价值不在于名人的数量,而在于墓碑的匠心独具。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醒醒和我这种看惯了中国式墓碑的土货只有一路惊叹城会玩的份儿。
去墓园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呢?如果是去祭奠缅怀什么的,当然要庄重肃穆一点;如果是去参观游览嘛,那就不一样了。顺便说一下,个人觉得,参观新圣女公墓最好玩儿的方法是,先看墓碑雕塑,然后猜墓主的身份,最后核对答案。
现在进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环节——Ready Go!
 这个一定猜得到!
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
出身舞蹈世家,先后在基洛夫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曾两次访问中国。
这个也该猜得到——躺着写书的人,还有半埋在雪堆里的军帽和马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读课外书。
看背景上的飞机:图154
这是它的发明者图波列夫。
服装和道具已经提示得很明显了。
弗拉基米尔·列昂尼多维奇·戈沃罗夫,苏军远东总司令、炮弹专家。
“产品”在手上。
别尔希阿尼诺夫·列昴尼德·谢梅科维奇,俄罗斯伟大的妇产科医生。
100毫米厚的墓碑,三个穿透的弹孔。
这是炮兵工程师拉夫里洛维奇的墓,他设计的穿甲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据说这是他本人生前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为自己雕刻的作品,确实别出心裁匠心独具。
注意道具麦克风
这是前苏联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墓。在卫国战争中斯大林的命令、指示、演讲重大战报多是他播出的。
有本小说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说中的原型卓娅、舒拉,以及这本小说的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都安葬在这里。据说卓娅塑像现在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7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
好吧,我承认,其实我没看过这本书,也不知道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
其实大部分军人的墓碑都是很朴素的。他们并不算是名人,但却比许多名人更有资格埋葬在这里。
这是莫斯科保卫战三英雄: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潘菲洛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少将。
打击法西斯的英雄机组成员
勋章多得可以当锁子甲用了,不幸的是遇上了空难,锁子甲当不了降落伞。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列别德,四星将军。
衣襟上的勋章也不少。
格罗托维科夫·阿卡·伊万诺维奇上将,前苏联的战斗英雄。
以俄罗斯国旗为墓碑的只能有一个人
叶利钦。
看这半黑半白,黑白交融浑然一体的风格,提示一下,他也是国家领导人。
这是赫鲁晓夫。
提起他,故事就太多了,只捡跟墓有关的啰嗦几句(“彼得前妻”的教训可不能忘)。
值得一说的首先是地址。
赫鲁晓夫曾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按照惯例,应该被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下,但他被葬到了新圣女公墓,远远地离开了红场,离开了他的前任们。在苏联的历任最高领导人当中,他是唯一一个。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墓碑。
作者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正是赫鲁晓夫极讨厌的人。赫鲁晓夫生前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却是臭狗屎,尾巴甩出来的东西,也比涅伊兹维斯内的作品强”。赫鲁晓夫甚至在莫斯科美协成立三十周年的展览会上,当众揭发涅伊兹维斯内是同性恋者,雕塑家竟然马上反驳说“请您现在给我找一个姑娘来,我要当场证明我是怎样一个同性恋者。”
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家人出于什么考虑请涅伊兹维斯内来雕刻墓碑,涅伊兹维斯内居然也就答应了,只提了一个要求: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创作。
最后,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成品……其实我觉得还真是恰如其分。这就是传说中傲娇的宿敌啊!
另一个被刻画出两张面孔的人是葛罗米柯。
作为前苏联外交部长,在他任职的28年中,先后经历了斯大林时代、马林科夫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安德罗波夫时代。
照我说,主子都换了这么多拨,两张面孔哪里应付得下来。
有些人埋在这里是妻凭夫贵,比如斯大林的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
据说她的墓碑被罩起来是怕有人破坏——这得多大的仇啊!
另一个家属是赖莎戈尔巴乔娃,戈尔巴乔夫之妻
这座公墓里还埋着三个中国人呢!
这是王明,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码头村人,原名陈绍禹。中国革命历史上关于他的那一页写满了争议。总之他在建国后就到苏联养病,1974年过世后直接葬入新圣女公墓。墓碑上写着“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按照中国的风俗,家乡来的代表刚刚完成了对他的春节祭拜仪式。
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和女儿王芳也葬在这里。
这个墓不好猜,但它有故事。
埋在里面的是尼古拉·果戈里……的身体和四肢。对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我的意思就是说墓里没有头。
果戈理虽然只活到43岁就去世了,但他写下了《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等文学作品,这使他成为当时俄罗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果戈理在世时曾再三恳求后人不要为他竖立任何墓碑,让他和大地融合在一起,但后人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想起可怜的列宁)。人们不但隆重地把他安葬在教堂,还给他修了一个墓碑。
最恐怖的是,他的骨灰粉——著名戏剧家巴赫鲁申,说服了看守墓地的修士,将果戈理的头骨挖了出来,藏在家中并视为珍宝,这件事一直到移葬的时候才被人发现。巴赫鲁申只得将果戈理的头骨交了出来,但果戈理的家人托人将头骨运到果戈理生前最喜欢的意大利时,委托人却在途中神秘失踪。
最终的结果就是,埋在新圣女公墓的语言大师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头颅。(蒂姆·伯顿的《断头谷》啊啊啊啊啊啊!)
让果戈理稍感安慰的是,虽然头没了,但分配到一个好邻居。
他的邻居是契诃夫,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人。《变色龙》《套中人》两部作品,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契诃夫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的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现在他可以这样宽慰自己无头的邻居:多好啊,没头就不用担心眼睛里扎到刺了! 
这块墓碑上有一大堆人,但埋在里面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
不,不是那个拥有被茨威格称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的列夫·托尔斯泰,而是阿·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苦难的历程》,正如墓碑上的浮雕一样,突显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的转变的历史过程。
埋在这里的人,生前曾赌气说“我连骨头也不能埋在这个国家”。因为他一直受到国内激进分子的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甚至被剥夺了“人民演员”的荣誉称号。
但是在他去世46年后,这位不朽艺术家的遗骸,终于从巴黎迁葬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他就是歌唱家夏里亚宾,你可能听过他的《伏尔加船夫曲》。
这个墓碑的亮点在于雕像的姿态是依照列宾为他画的肖像设计的。
看着这么坐在路边的人,就忍不住想扔个硬币给他。
而这恰好是他的成功之处!因为他是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 莫斯科大马戏的创始人。据说他的狗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也死了,为之一叹!
像这样辨不出是谁,但怪好看的还有很多。
比如这个
还有这个
以及这个
如果是故意做旧的话……这工艺!请收下我的膝盖吧!。
“快看!水管工的墓碑!好有想法啊!”
“那就是水管!”
不知最近去世的名人是谁呢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国家拨款急剧减少,新圣女公墓已经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这里的土地已将近饱和,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埋葬新去世的名人了,很多人只能“葬”在墙上。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俄罗斯新贵,想通过捐助巨款,使自己也能埋在新圣女公墓。不知道今后再来,这些小格子里会填进谁。
----未完待续,请看第8集‍‍‍‍

本游记著作权归@小西瓜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